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人民网:陈怡平委员——因地制宜实施“南沟模式” 助推黄土高原乡村振兴

发表日期:2023-03-09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放大 缩小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陈怡平。受访者供图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吴超、邹星)“延安‘南沟模式’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延安精神的生动实践案例。”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陈怡平在提案中建议,在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实施“南沟模式”。  

  陈怡平介绍,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大约 64 万平方公里,但因其土质疏松,沟壑纵横,长度大于 500 米的沟道有 27 万多条,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余年的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截至2020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增加至65%,该区域土壤水分承载力已经达到阈值上限。  

  “未来如何保持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如何让当地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些都是新时代亟待解决的社会命题。”谈及从事黄土高原生态治理与“南沟乡村振兴模式”研究的初衷,陈怡平感慨万千。他希望能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4年以来,陈怡平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治沟造地与农业发展模式》和科技部《水土流失型区域氮磷面源污染阻截技术与产品研发》重点研发项目,带领团队扎根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  

  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陈怡平团队探索出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优土地整治模式,创新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乡村可持续振兴模式:即山顶削峁建盆地,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灌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设施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设施农业提供滴灌水源,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  

  “‘南沟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乡村振兴模式。”陈怡平介绍,南沟村把全村 22500 亩撂荒地与山顶林地进行流转,开始尝试削峁建塬,重塑景观格局,逐步实现了景观多样化、生态经济化、农业现代化、人民福祉化,塑造了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的典范。  

  “‘南沟模式’也是一种内涵式黄土高原治理新模式。”陈怡平认为,实施景观改造,短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直观的破坏,现象是破坏了植被,但本质是更加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和农业氮磷面源污染。另外,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南沟模式”,不但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还可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从南沟村的蝶变,我们可以看到陕北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的希望。”陈怡平说,“‘南沟模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黄土高原农业农村现代化起到了引领与示范效应。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因地制宜实施‘南沟模式’,重塑生态景观格局,是新时代黄土高原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