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媒视角

传媒视角

【西安新闻网】陕西第19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来自国家授时中心

发表日期:2019-06-26来源:西安新闻网放大 缩小

同学老师一起为蔡冬冬加油

  6月25日记者获悉,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党委下发《关于向蔡东东同学学习的决定》,蔡东东,这名国家授时中心普通的硕士研究生迅速成为全中心人尽皆知的“名人”。这是为何?原来,他是陕西省第19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国家授时中心自1966年建所以来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没有迟疑 当即同意捐献

  原来,无偿献血是蔡东东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习惯,2015年5月9日在湖北的一次献血活动现场,医护人员问他,“你愿意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吗?只要抽10毫升血”。抱着将来万一可以救人一命的想法,蔡东东填写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表,成为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

  2016年蔡东东来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在郁郁葱葱的骊山脚下,在我国唯一、专业和全面从事时间频率研究的科研机构里,蔡东东开启了新的生活。每天三点一线的科研工作,特别是2017年3月参与到重大专项研制建设任务后,愈来愈加忙碌的科研工作使他几乎忘记了加入中华骨髓库这回事。

  2019年3月的一个QQ 留言,当时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的工作人员通过QQ通知他和一个患者的基因粗对比相吻合,问是否愿意捐献。蔡东东第一反应是怀疑,怀疑对方是骗子,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会用QQ联系这么重要的事。经过沟通,对方提供了蔡东东预留的个人信息,原来由于蔡东东由湖北来到陕西,更换了电话号码联系不上,万幸的是当时也留存了QQ号码。

  确定了对方身份,蔡东东当即同意了捐献。随后,蔡东东向几个要好的同学说了这件事。有个同学告诉他,捐献干细胞是用一个大钢针插入脊椎中,疼痛难忍还可能会留有后遗症,并且劝他不要捐。但这种危言耸听并没有改变他的想法,“如果捐献干细胞对我是无害的,哪怕是短期有害但可以通过调整恢复,甚至于说让我忍受短暂的剧烈的疼痛,我都义无反顾的捐献!”

  争分夺秒写答辩论文 给了患者新生命

  当一个陌生人的生命和自己紧紧连在一起时,蔡东东感受到比来国家授时中心参加研究生面试更为强烈的压力和紧张。在焦急等待的半个月里,他每天默默的为远方的陌生人祈祷,同时加强了体育锻炼,希望能给患者提供最“健壮”的干细胞。

  4月12日,“高分辨对比匹配成功!”

  4月23日,“体检结果符合捐赠要求!”

  “正好那位患者需要,幸好我能为他提供。”蔡东东的轻描淡写中,刻下了一份对生命郑重的承诺。

  此时,距离蔡东东毕业答辩仅仅剩下不到1个月时间。中国科学院的论文答辩并不容易,蔡东东深知这一点。他谢绝了国家授时中心教育处处长李平提出的“协调答辩委员会推迟答辩时间”的建议,此后的20多天里,他本着为患者多争取一点时间的想法,起早贪黑精心准备需要多处修改的毕业论文。就在论文修改出现瓶颈时,他得到了他的导师,国家授时中心樊战友研究员和何在民副研究员的大力支持。两位导师一方面大力肯定蔡东东的善举,一方面尽量为了照顾到蔡东东的时间,作了专门的论文指导工作。

  5月26日,蔡东东来到唐都医院开始捐献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他需要连续4天注射动员剂(促进人体大量分泌造血干细胞的药物)。得知蔡东东的捐献善举,国家授时中心部分职工和研究生自发来到医院陪他聊天解闷,缓解他的压力。

  经过5个小时的分离采集,蔡东东体内的200毫升健康的“火种”——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第一时间输入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体内,为这名患者重新点燃了生的希望。

  那天,他的导师何在民副研究员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我为我的学生感到骄傲!”

  近日,蔡东东收到了被捐者的感谢信,那位患者在信中说“我只想告诉我的孩子,我的生命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给的,我要让他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长大后挥洒爱心,回报社会!”(文/图 记者 张潇 通讯员 白浩然)

 

http://news.xiancn.com/content/2019-06/25/content_3468882.htm

附件: